时间:2018年6月30日 上午

地点: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718室

邀请发起人:陈崇贤老师

主题:个人本科学习与视角转变历程(个人总结)

分享人基本信息:杨明炎

本科2012级清华大学建筑学

GAP一年后成功申请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研究生

内容整理:

分享会中,杨明炎学长主要通过作品集中的两个项目向我们讲述了他从建筑学转移到交互设计的视角转换历程,在大三的建筑学实习经历中对自身的学习和价值观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对本科阶段接受的建筑学教育进行了批判思考,尝试挖掘自身设计的价值,为自己的价值寻找一个论述的理由,由此逐步发掘自己在研究关注用户需求上的热情,在最后两年的本科学习中进行多次的实习,同时选修多门心理学课程来拓展自己的跨专业视野。

作品集第一个案例为北京中关村与北京大学附近的酒店设计,ESLITE HOTEL诚品行旅。杨学长在前期通过调研,对用户人群结构、人群日常需求和行为场所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目标定位,进而基于目标人群需求而设计完善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将目标人群的需求量化到行为空间的需求及排布,从选题、用户筛选、锁定目标人群、行为类型分析,需求空间推演到到建筑空间和结构的生成。

第二个案例为学长的毕业设计项目,探讨虚拟自然恢复效应的影响研究,探究景观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问人们是否会在虚拟的绿化环境中得到情绪的疗愈以及是否会在不同的自然元素中得到有差别的疗愈体验,根据实验试图探究的实验对象搭建出三个VR场景,空白对照组、树丛组、草原组。实验随机选取30个生理特征相同的志愿者,实验前协助实验对象将生理指标放松到事前设定好的基线(Baseline)附近,实验中交替进行难题解答和VR自然场景的放松,通过皮肤电导来测定实验对象的情绪变化,得到各组数据后整理分析,得到结论。学长本人对于这个实验的看法是能够尝试认识设计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尝试理性和可观地去看待设计,清晰了解自己在做的是什么,对人的准确价值在哪里,而并不局限于形式的设计,但这类比较基础细致的研究反馈到设计当中有可能会使人丢失对设计的整体把控,但最长远的好处则在于能够让自己回过头看设计的时候能够观察到设计的当前问题,辩证来看不能盲从。

Q & A环节:

Q 1:实验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准备,人群?

A 1: 实验耗时1-2个月,数据分析2-3个月,现学现试,日常选修心理统计等心理学相关课程刚好对理论知识积累有帮助。设备的获得途径同样困难,尽量可以寻找研究生和实验室合作节省经费,前期准备一定会是个漫长过程,做文献调查以及实验设计的方法。希望日后从事研究实验的同学可以多关注文献杂志,积累多年之后会对开展实验的灵感有极大的帮助,没有积累半路出家的人会相对起步较为艰难,可以多关心与自己的相关领域,开头寻求老师的帮助入门。

Q 2 :Gap的一年如何安排时间?

A 2毕业做过申请做研究,但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Gap的意思,就是你以后还要继续做下去,所以你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搞清自己究竟想要做的事,申请也是在了解自己,核心就是发现自己要什么,务实的建议就是找实习或是找机构,机构当然不能够是全包类型的,这会使人懒散掉。如果现在有想做的事情,那么就马上往下做,不了解的东西尽快去做个实习了解人家到底在做什么,用现实的东西积累自己。本人在大三毕业实习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真的不想做建筑,尽快解除真实的东西,年轻迷茫很正常,必须多试。

Q 2.1: 申学校的时候发现很多学校不一样,对比发现虽然学校很好但是能否学到东西并不知道,本科过后希望能够做一些研究,但许多院校也依然是在让你长期做设计,你是否会偏向做研究?

A 2.2: 对的,后面做了一两年的研究。设计的申请排名和研究的排名完全是两套路数,课题是否与学校match,研究需要的技能与设计很大不同,建议及早接触实验室等活动,尽快提升自己。

Q 3:你为什么在大三的时候突然不想做设计了?

A 3: 建筑院实习,纯粹就是不想做建筑。发现自己的过程,收获的东西是否匹配自己,我关心的理性体验,但建筑很多是物质层面的形式,我的关注点和价值观在这里面就得不到满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多尝试,找到自己要的东西,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选择。人总会改变,但你当下就是要做出选择。

Q 4: 对照试验的设置和数据收集,希望能具体阐述。

A 4自我报告量表,皮肤电导装置,每个人进来都填写基本信息,度过五分钟平静期,填写自我报告打分,开始进行测试,播放难题和噪音干扰,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打分,进入VR场景休息,再打分,最终回忆打分。

Q 5选专业的时候怎么确定的建筑学?

A 5自己的选择,很酷。但人在进步,专业中有能力的长短处,尝试去接触现实的东西,喜爱和热情能否支撑你一路从事这一专业,接受自己的变化,及早意识到自己的变化。

Q 6: 清华建筑本科为你带来的最大教育是什么?

A 6认识很多很强的人,逆天级。学画画学设计做方案,跟现在做的事情是有关的,哪怕转方向了,真心做过学过的事情一定会对自己有帮助,不会就此远离自己。

Q 7介绍下交互设计。

A 7(现于网易从事游戏交互设计)最简单的交互就是打开微信,每个按钮每个界面会包括什么信息,规划流程和时间的体验。

Q 8建筑设计的学习如何影响到交互设计?三维到二维的转化。

A 8体验很虚,要画出来,实在地画出来,体验的事情关乎时间,三维二维并不重要,建筑空间漫游就是这个人体验的道理,就像是电影分镜。

Q 9好多人转交互啊,收入很好吗?你怎么安排你的作品集问题?建筑的教育背景如何转到交互中,你的作品集中的交互部分其实也与交互之间有较大的关联,你是如何平衡这些关系的?

A 9大五实习有交互的项目,申请学校更多看你的潜力,并非经历,还有热情,请表现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看到你的独特性、理解,你的目标院校认同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相近,表达对设计的看法说服别人,Personal station中表达出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和经历,作品集与之的关联度,不要局限自己,展示出你是如何感兴趣的。

Q 10编程是否能够成为一门未来景观必备的能力?

A 10技术会有普及大众的过程,是否要学,取决于你个人,用来做什么,也取决于你个人。但是申请国外学校的时候这种技能几乎成为了一种套路。

个人小结:

杨明炎学长在分享交流过程中传达出个人在设计领域对用户需求及其量化研究的关注,在学习和生涯规划层面鼓励后辈在迷茫的时候多去接触实习等实践机会来检验自己的热爱,不断进行自我发现,逐步将自己要做的事情与个人价值观对接,跨界转变的过程要付出很多,多关注行业的本身,接触相关的人,在当下认为正确的事情上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在之后的升学和就业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展示出个人更优势的品质。

听讲的过程中也反思自己学了三年其实也并没有去实践验证过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高考结束之后我内心想干的事情就是建筑,很酷,能画画特别喜欢,大一接触课题看了之后发现还能拯救这个失去理智的世界,这也就是我从最初对滨海景观课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然而这一切幻想都暂时没有得到过满足,于是我每个学期都找不同方向的新课题和工作坊去玩,每次都能收获不错的成果和见闻让自己高兴一下,但坦白说时至今日我应该都只是把这个专业当成一个满足好奇心和成就感的平台,所以在昨天的分享过后,我也不确定这些幻想是不是足以支撑我往后整个生涯的动力,我的价值观到底需要什么来匹配,突然之间又不太能说得准了。

很遗憾自己全程跟着思路分析并列出了问题却还是担心不敢开口,读完书给自己定下的平等理性准则还是不能做到,害怕发言不当。听讲的过程中,根据分享人的推导呈现过程分析,我得出学长的第二项研究在实验提问上有种先入为主的倾向,VR技术已经能够带给人非常真实的场景视觉感受,以人在感受自然环境的感受作类比,答案或许是很容易得出,当然类比的思维也有局限所在难免有失偏颇,不敢提出质疑观点。我所理解明炎学长这个实验中的最具价值的点应为研究数据本身,因为这是一个景观影响人类生理的量化指标实验。分享中提到过这30个随机实验样本生理状况均相同,但不同职业、教育工作背景的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是否存在不同的心理暗示策略,以及在个人报告中填写的东西是否会被潜意识欺骗所影响,因此人格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变量,生理状态必然受到影响,因而我比较好奇有心理学基础的明炎学长是如何削弱这些变量所带来的影响,比如设计报告问卷的引导策略以及选取样本人群类型组成和样本数如何证明具有充分说服力等等几个问题,不同特征的景观对于背景各异的人来说都会有哪些影响,或许反过来又能够成为指导不同地域景观规划设计的参考范式,想的都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即便是一天后回想当时情形也还是不太会组织和精简语言,这或许是尝试批判思考的方向又钻了牛角尖,白白浪费了一个机会,令自己十分懊恼。

整理于2018年7月2日星期一 00:43

记录整理人:邹嘉铧